第二届长三角高等职业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研讨会在扬举办

信息来源:社内新闻 发布时间:2025-04-17

  

第二届长三角高等职业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研讨会在扬举办

 

4月12日,第二届长三角高等职业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研讨会在扬州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江苏省高等学校外国语教学研究会主办,扬州市职业大学与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承办,安徽省职业院校外语教学工作委员会、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大学外语分会高职组和上海市外文学会高职高专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协办。

ueditor.jpg 

 

出席会议的有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北京联合大学副校长常红梅教授,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商务英语专委会主任委员、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刘杰英教授,扬州市职业大学校长周春光研究员,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英语教育专委会主任委员、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副校长凌双英教授,江苏省高等学校外国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商务英语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邵红万教授,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商务英语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外语与学前教育学院院长王月会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外语教材分社副社长庄晓红副编审,长三角地区、广东省、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领导、院系负责人及骨干教师。会议由扬州市职业大学副校长黄瑞教授主持。

ueditor.jpg 

 

常红梅教授首先致辞,并在致辞中强调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一是要立足新阶段,把握新机遇。在职业教育改革关键时期,商务英语专业面临专业点数减少等挑战,需增强适配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挥课程思政价值引领,推动与其他专业融合。二是要聚焦新标准,凝聚新合力。标准是外语类改革顶层设计,要开展培训、建立平台、设立渠道。三是要拥抱新技术,数字新赋能。学科离不开 AI,要将其赋能 “五建设”。致辞最后,常教授呼吁各方以研讨会为契机,凝聚共识、协同行动。 她强调,长三角地区凭借经济活力强、开放程度高、教育资源密集的优势,有条件在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中发挥先行示范作用。教职委将搭建资源共建平台,支持院校在标准实施、师资培训、校企合作等领域大胆创新,同时推动区域间经验互通,形成“一地突破、全域共享”的良性生态。她勉励与会者直面挑战、紧抓机遇,以标准引领方向、以技术赋能转型、以融合激活潜力,共同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商务人才、服务“双循环”发展新格局贡献力量。

ueditor.jpg 

 

扬州市职业大学校长周春光代表承办方致辞。他首先对本次研讨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其次简要介绍了该校的基本情况与鲜明特色。最后表示该校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搭建跨区域协同平台,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与职业能力的外语人才,服务地方开放型经济发展。希望拥抱职业教育的新机遇,以此次研讨会为纽带,共商共建、共谋共进,为长三角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注入新动能。

ueditor.jpg 

 

邵红万教授代表江苏省高校外国语教学研究会致辞。致辞指出,我国职业教育处于高质量发展关键期,党的二十大报告与《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为发展指明方向,在此背景下,以 “标准引领发展,数智赋能教育” 为主题的研讨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长三角地区经济活跃、开放程度高、创新能力强,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迫切,商务英语专业需以标准贯彻为引领、数智技术为驱动、产教融合为路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本次研讨会聚焦专业教学标准贯彻、数智赋能 “五金”建设、国际产教融合创新三大议题,有望为专业改革注入新活力。

ueditor.jpg 

 

刘杰英教授作了题为“职业教育外语教材建设:职业性作为关键落脚点”的主旨报告。报告指出,职业教育外语教材的“职业性”应涵盖五大内涵:一是行业相关性,通过整合行业词汇、背景知识及文化;二是场景真实性,模拟真实工作情境;三是任务导向性,以明确目标驱动学习;四是技能综合性,跨学科融合以培养应用能力;五是跨文化交际能力,注重文化差异与沟通技巧。为实现这些目标,需采取多维度策略:组建行业专家参与的编写团队、调研岗位外语需求、一体化设计教材结构与资源,并利用数字技术定期更新内容。在实践层面,教师需通过任务驱动、情景学习强化语言的应用性与适应性,结合案例教学提升教材的时效性。职业性作为教材的核心竞争力,是衔接教育目标与行业需求的关键落脚点,其深化将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ueditor.jpg

 

 

凌双英教授作了题为“新双高背景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服务职教出海的路径探讨”的主旨报告,分析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服务职教出海的优势与挑战。报告指出,优势主要体现在商务英语的工具性、人文性和专业性。工具性即商务英语不仅是语言能力的体现,更是国际商务场景下的专用工具,涵盖商务谈判、合同起草、单证处理、跨境会议等场景,解决跨文化沟通中的语言障碍问题。人文性即通过商务英语交流,能够传递不同国家的传统文化、行业企业文化、法律习惯和社会规范,快速适应目标市场的文化环境。专业性即包括复合型知识结构、跨学科融合和核心能力要求。最后介绍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服务职教出海的主要路径,包括建设海外办学品牌、输出职业教育标准、开展职业培训、共建专业学院、建设海外分校、培训海外院校师资、培养留学生、组织师生研学互访、开发和输出课程资源、建设中文工坊等。

ueditor.jpg 

 

王月会教授做了题为“职业教育标准体系视域下的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与改革探析”的主旨报告。首先介绍了职业教育外语类专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出新版标准旨在顺应行业变化、满足人才需求、提出专业建设要求、明确国际与院校人才培养的关系,强调新版标准的特点包括坚持把立德树人贯穿外语职业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对接市场和岗位、体现了数字经济时代人才信息化素养的培养等。最后分享了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与改革探索的成功经验,包括建设国际教育服务专业群、开展专业人才培养调研等。

ueditor.jpg 

 

庄晓红副编审的发言主题为“职业教育外语教材高质量建设探索与实践——基于“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评审解析”。会上详细解读了新时期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新要求并介绍了全国“十四五”职业教育外语类国家规划教材评审情况。在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评选中,大工社外语类教材共入选36种(共63册),占全国外语类教材入选总数的15.1%,在全国出版社中外语类教材入选数量蝉联第一。基于此,分享了大工社“十四五”职业教育外语类国家规划教材建设的成功经验。最后,共同探讨了新时期职业教育外语类教材建设路径。

ueditor.jpg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高级策划编辑、商务英语项目负责人吴琴向与会代表展示了大工出版社在高职商务英语教材建设领域深耕20年所取得的显著成绩,并介绍了大工出版社商务英语精品国规教材,展示了产品的特色、优势和丰富的数字教学资源。

ueditor.jpg 

 

在高职院校代表发言环节,上海、安徽、浙江、江苏高职院校代表分别作交流发言。上海立达学院商务英语教研室主任刘念从数智赋能、跨界融合的角度,分享了该校在商务英语专业“五位一体”育人模式的创新实践。

ueditor.jpg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经济贸易学院商务英语教研室党支部书记刘莉雯教授基于产教融合视域,分享了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三教”改革的有益探索和实践。

ueditor.jpg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主任于秀春副教授从商务英语专业高质量就业的角度分享了从课堂到职场的实践探索与成效。

ueditor.jpg 

 

苏州市职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王怡副教授探讨了数智化时代背景下“四融协同”探索“外语+X”复合型人才培养新路径。

ueditor.jpg 

 

此次会议汇聚长三角高职院校“商英人”,构建了区域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纽带,为商务英语专业的改革创新、“五金”建设、职教出海路径提供了实践参照,对推动长三角职教英语学科高质量发展具有示范效应。

ueditor.jpg 


0.71668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