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孙老师
QQ:328334283
电话:0411-84708445
邮箱:
本书的主要特点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通过相互渗透、融会贯通、精选特色等保持了原系列教材的特点 由刁玉玮教授主编的《化工设备机械基础》一直是国内许多院校化工工艺类 专业的首选教材,已经再版6次,作为“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教材,深 受广大师生的欢迎。本书的“化工设备材料”“化工容器设计”篇按照《化工设备 机械基础》一书的基本构架编写,主要内容保持不变;“典型化工设备的机械设 计”篇重新进行编写。由银建中教授主编的《工程力学》作为高等学校理工科规 划教材一直是化工制药类与非机类专业学生的力学基础教材。本书的“工程力 学基础”篇是在《工程力学》一书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 (2)在内容和表达方面,尽可能反映学科的最新发展趋势,保证教材与时 俱进 根据最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工程规范,在“化工设备材料”篇中,将最新 材料标准、材料牌号等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对新标准的了解。“典型化工设备的机械设计”篇中塔设备设计内容完全符合最新标准的设计 要求,便于学生在掌握基本设计理论的同时,适应国家标准对典型设备的设计 要求。
(3)注重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典型压力容器结构应力分析时,注重与工程实际问题紧密结合,以典型结构的应力分布、设计要点、工程意义为重点,对典型结构进行应力分析与讨论,提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把复杂的推导和理论分析留给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和资料自主学习解决。
第1篇 工程力学基础
第0章 绪 论 /3
0.1 任务、方法与对象 /3
0.2 力的作用效应 /3
0.3 刚体与变形体 /4
0.4 受力分析 /4
0.5 基本变形形式 /4
0.6 强度、刚度与稳定性 /5
第1章 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平衡条件 /6
1.1 受力分析 受力图 /6
1.1.1 基本概念 /6
1.1.2 静力学公理 /7
1.1.3 约束与约束反力 /10
1.1.4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13
1.2 平面汇交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条件 /16
1.2.1 平面汇交力系简化与平衡的
几何法 /16
1.2.2 平面汇交力系简化与平衡的
解析法 /18
1.3 力矩 力偶 力平移定理 /22
1.3.1 力对点之矩 汇交力系的合力
矩定理 /22
1.3.2 平面力偶系的简化与平衡 /23
1.3.3 力的平移定理 /26
1.4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与平衡 /27
1.4.1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 /28
1.4.2 固定端约束 /29
1.4.3 简化结果的讨论 /30
1.4.4 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 /31
习 题 /34
第2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39
2.1 拉伸与压缩的基本概念 /39
2.2 物体的内力 截面法 /40
2.2.1 内力的概念 /40
2.2.2 截面法求内力 /40
2.3 拉伸与压缩时的应力分析 /42
2.3.1 应力的概念 /42
2.3.2 轴向拉压时横截面上的应力 /43
2.4 拉伸与压缩变形 胡克定律 /45
2.4.1 纵向变形 /45
2.4.2 横向变形 /46
2.4.3 胡克定律 /46
2.5 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强度计算 /48
2.5.1 许用应力与安全系数 /48
2.5.2 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
强度条件 /49
2.6 热应力的概念 /52
2.7 应力集中的概念 /53
习 题 /54
第3章 剪切与圆轴扭转 /57
3.1 剪切与挤压 /57
3.1.1 剪 切 /57
3.1.2 挤 压 /59
3.1.3 剪切与挤压的强度计算 /60
2
3.1.4 剪应变与剪切胡克定律
简介 /64
3.2 扭 转 /65
3.2.1 扭转的基本概念 /65
3.2.2 扭转时外力的计算 /66
3.2.3 扭转时内力的计算 /67
3.3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及强度条件 /71
3.3.1 剪应变分布规律 /71
3.3.2 剪应力分布规律 /72
3.3.3 以静力平衡求剪应力 /73
3.3.4 截面的几何性质、强度条件 /74
3.4 圆轴扭转时的变形及刚度条件 /76
3.4.1 圆轴扭转时的变形分析 /76
3.4.2 圆轴扭转时的刚度条件 /76
习 题 /82
第4章 梁的弯曲 /86
4.1 基本概念 /86
4.2 弯曲时的内力分析 /88
4.2.1 弯曲内力 /88
4.2.2 剪力和弯矩符号规则 /89
4.3 弯矩图 /90
4.4 弯曲时的应力和强度计算 /95
4.4.1 平面假设与变形的
几何关系 /95
4.4.2 物理方程与应力分布 /97
4.4.3 静力平衡方程 /97
4.4.4 弯曲正应力公式适用
范围的讨论 /98
4.5 截面几何性质 /99
4.5.1 常用截面的几何性质 /100
4.5.2 组合截面的几何性质 /101
4.6 弯曲正应力的强度条件 /103
4.7 梁的优化设计 /107
4.7.1 支承的合理安排 /107
4.7.2 载荷的合理布置 /108
4.7.3 截面形状的合理设计 /109
4.8 梁的弯曲变形 /111
4.8.1 梁的弹性曲线、挠度和转角 /111
4.8.2 弹性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 /112
4.8.3 用叠加法求梁的变形 /116
4.8.4 梁的刚度校核 提高抗弯
刚度的措施 /116
习 题 /117
第5章 强度理论与组合变形 /122
5.1 强度理论简介 /122
5.2 组合变形的概念 /123
5.3 拉伸(压缩)与弯曲组合变形 /124
5.4 扭转与弯曲组合变形 /128
5.4.1 扭转与弯曲组合变形时的
应力分析 /129
5.4.2 扭转与弯曲时的强度计算 /129
习 题 /132
第6章 压杆稳定 /135
6.1 工程中的稳定性问题 /135
6.2 两端球铰支细长压杆的临界力 /137
6.3 杆端不同约束条件下细长压杆的
临界力 /138
6.4 压杆临界应力与欧拉公式的
适用范围 /141
6.4.1 临界应力和柔度 /141
6.4.2 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 /142
6.4.3 中柔度压杆的临界应力
公式 /142
6.5 压杆稳定性校核 /144
6.5.1 压杆稳定性安全准则 /144
6.5.2 压杆稳定性校核的
安全系数法 /145
6.6 工程中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146
6.7 其他构件稳定问题简介 /147
习 题 /149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
3
第2篇 化工设备材料
第7章 材料基础知识 /153
7.1 钢材生产基本知识 /153
7.1.1 炼钢炉 /153
7.1.2 炉外精炼 /154
7.1.3 脱氧工艺 /154
7.1.4 几个基本术语 /155
7.1.5 钢材分类 /155
7.1.6 钢铁牌号及表示方法 /157
7.1.7 钢材的热处理 /158
7.2 材料的性能 /160
7.2.1 力学性能 /160
7.2.2 物理性能 /165
7.2.3 化学性能 /166
7.2.4 工艺性能 /167
第8章 化工设备材料及其选择 /169
8.1 碳 钢 /169
8.2 低合金钢及化工设备用特种钢 /170
8.2.1 合金元素对钢性能的
影响 /170
8.2.2 低合金钢 /172
8.2.3 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板 /172
8.2.4 不锈耐酸钢 /173
8.2.5 耐热钢 /175
8.2.6 低温用钢 /175
8.2.7 钢材的品种和规格 /176
8.2.8 化工设备用钢的选材原则 /177
8.3 有色金属材料 /179
8.3.1 铝及其合金 /179
8.3.2 铜及其合金 /180
8.3.3 铅及其合金 /180
8.3.4 钛及其合金 /181
8.4 非金属材料 /181
8.4.1 无机非金属材料 /181
8.4.2 有机非金属材料 /182
第9章 化工设备的腐蚀及防腐措施 /184
9.1 金属的腐蚀 /184
9.1.1 金属腐蚀的评定方法 /184
9.1.2 化学腐蚀 /185
9.1.3 电化学腐蚀 /187
9.2 晶间腐蚀和应力腐蚀 /188
9.3 金属腐蚀破坏的形式 /190
9.4 金属设备的防腐措施 /190
习 题 /191
第3篇 化工容器设计
第10章 容器设计的基本知识 /195
10.1 容器的分类与结构 /195
10.1.1 容器的分类 /195
10.1.2 容器的结构 /198
10.2 容器零部件的标准化 /198
10.2.1 标准化的意义 /198
10.2.2 标准化的基本参数 /199
10.3 压力容器的安全监察 /200
10.3.1 我国压力容器的
基本状况 /200
10.3.2 我国压力容器安全
监察体制 /201
10.4 现行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法规、
规范介绍 /202
10.5 压力容器建造标准规范 /206
10.5.1 压力容器建造标准的
基本内容 /206
目 录
4
10.5.2 压力容器标准化体系 /207
10.6 压力容器国内外标准简介 /208
10.6.1 各国主要压力容器标准的
性质和地位 /208
10.6.2 各国压力容器分类的
原则 /208
10.6.3 各国主要标准的压力适用
范围 /209
10.6.4 在标准中及时体现先进
技术的应用 /209
10.6.5 我国主要压力容器建造标准
简介 /210
10.7 《钢制压力容器》简介 /211
10.7.1 适用范围 /211
10.7.2 不适用范围 /211
10.7.3 超出标准规定范围的
设计问题 /212
10.8 设计载荷条件 /212
10.9 压力容器设计寿命 /213
10.10 容器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 /214
习 题 /215
第11章 内压薄壁容器的应力分析 /217
11.1 回转壳体的应力分析———薄膜
应力理论 /217
11.1.1 薄壁容器及其应力特点 /217
11.1.2 基本概念与基本假设 /218
11.1.3 经向应力计算公式———区域
平衡方程式 /219
11.1.4 环向应力计算公式———微体
平衡方程式 /221
11.1.5 轴对称回转壳体薄膜理论的
应用范围 /223
11.2 薄膜理论的应用 /223
11.2.1 受气体内压的圆筒形
壳体 /223
11.2.2 受气体内压的球形壳体 /224
11.2.3 受气体内压的椭球壳体
(椭圆形封头) /225
11.2.4 受气体内压的锥形壳体 /227
11.2.5 受气体内压的碟形壳体
(碟形封头) /228
11.2.6 例 题 /231
11.3 内压圆筒边缘应力 /232
11.3.1 边缘应力的概念 /232
11.3.2 边缘应力的特点 /233
11.3.3 对边缘应力的处理 /234
习 题 /235
第12章 内压薄壁圆筒与封头的强度设计 /238
12.1 强度设计的基本知识 /238
12.1.1 关于弹性失效的
设计准则 /238
12.1.2 强度理论及其相应的
强度条件 /239
12.2 内压薄壁圆筒壳与球壳的
强度设计 /240
12.2.1 强度计算公式 /240
12.2.2 设计参数的确定 /242
12.2.3 容器的厚度和最小厚度 /251
12.2.4 压力试验及其强度校核 /252
12.2.5 例 题 /257
12.3 内压圆筒封头的设计 /259
12.3.1 半球形封头 /260
12.3.2 椭圆形封头 /260
12.3.3 碟形封头 /261
12.3.4 球冠形封头 /262
12.3.5 锥形封头 /264
12.3.6 平板封头 /269
12.3.7 例 题 /273
12.3.8 封头的选择 /275
习 题 /278
第13章 外压圆筒与封头的设计 /281
13.1 概 述 /281
13.1.1 外压容器的失稳 /281
13.1.2 容器失稳型式的分类 /281
13.2 临界压力 /282
13.2.1 临界压力的概念 /282
13.2.2 影响临界压力的因素 /282
13.2.3 弹性失稳的理论
计算方法 /284
13.2.4 长圆筒、短圆筒和
刚性圆筒 /285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
5
13.2.5 临界压力的理论计算 /286
13.2.6 临界长度 /287
13.3 外压圆筒的工程设计 /287
13.3.1 设计准则 /287
13.3.2 外压圆筒壁厚设计的
图算法 /288
13.3.3 外压容器的试压 /296
13.3.4 例 题 /296
13.4 轴向受压圆筒失稳计算 /297
13.5 外压球壳与凸形封头的设计 /298
13.5.1 外压球壳和球形封头的
设计 /298
13.5.2 凸面受压封头的设计 /299
13.5.3 例 题 /299
13.6 外压圆筒加强圈的设计 /300
13.6.1 加强圈的作用与结构 /300
13.6.2 加强圈的间距 /301
13.6.3 加强圈的尺寸设计 /301
13.6.4 加强圈与圆筒间的连接 /302
13.6.5 例 题 /303
习 题 /304
第14章 容器零部件 /307
14.1 法兰连接 /307
14.1.1 法兰连接结构与
密封原理 /307
14.1.2 法兰的结构与分类 /308
14.1.3 影响法兰密封的因素 /310
14.1.4 法兰标准及选用 /317
14.2 容器支座 /328
14.2.1 卧式容器支座 /328
14.2.2 立式容器支座 /335
14.3 容器的开孔补强 /336
14.3.1 开孔应力集中现象
及其原因 /336
14.3.2 开孔补强设计原则、
形式与结构 /338
14.3.3 等面积补强设计方法 /341
14.3.4 例 题 /347
14.4 容器附件 /348
14.4.1 接 管 /348
14.4.2 凸 缘 /348
14.4.3 手孔与人孔 /349
14.4.4 视 镜 /350
14.5 容器设计举例 /350
14.5.1 罐体壁厚设计 /350
14.5.2 封头厚度设计 /351
14.5.3 鞍 座 /351
14.5.4 人 孔 /352
14.5.5 人孔补强 /354
14.5.6 接 管 /354
14.5.7 设备总装配图 /355
习 题 /357
第4篇 典型化工设备的机械设计
第15章 管壳式换热器的机械设计 /363
15.1 概 述 /363
15.1.1 换热器的类型 /363
15.1.2 换热器的选型 /364
15.2 管壳式换热器 /366
15.2.1 基本类型 /366
15.2.2 总体设计 /368
15.3 管壳式换热器的主要部件与
结构设计 /369
15.3.1 管 板 /369
15.3.2 管 束 /370
15.3.3 管子与管板的连接 /372
15.3.4 管 箱 /374
15.3.5 管板与壳体的连接 /375
15.3.6 管板与管箱的连接 /376
15.3.7 管束分程 /377
15.3.8 折流板和支承板 /378
目 录
6
15.3.9 拉杆和定距管 /380
15.3.10 进、出口接管 /381
15.3.11 防冲和导流 /381
15.3.12 排液口和排气口 /382
15.3.13 支 座 /382
15.4 管板的计算与校核 /382
15.4.1 基本假设 /382
15.4.2 影响管板应力的因素 /383
15.4.3 计算与校核 /384
15.5 温差应力及膨胀节设置 /384
15.5.1 温差引起的应力计算 /384
15.5.2 管子拉脱力计算及
校核 /385
15.5.3 温差应力的补偿 /386
15.5.4 膨胀节结构及设置 /387
15.6 热管及热管换热器 /389
15.6.1 热 管 /389
15.6.2 热管换热器 /391
第16章 塔设备设计 /395
16.1 概 述 /395
16.1.1 塔设备的作用和类型 /395
16.1.2 塔类型选择 /395
16.1.3 对塔设备的要求 /396
16.2 板式塔 /396
16.2.1 设计内容 /396
16.2.2 总体结构及分类 /397
16.2.3 塔盘结构 /397
16.3 填料塔 /409
16.3.1 设计内容 /409
16.3.2 总体结构 /410
16.3.3 填料类型及选用 /410
16.3.4 液体的分布装置和
再分布装置 /414
16.3.5 填料的支承装置 /419
16.3.6 填料压板和床层限制板 /420
16.4 辅装置及附件 /421
16.4.1 裙 座 /421
16.4.2 除沫器 /422
16.4.3 接 管 /423
16.4.4 吊 柱 /427
16.5 塔设备的机械设计 /428
16.5.1 塔体的机械设计 /428
16.5.2 裙座的机械设计 /439
16.6 塔体与裙座的机械设计举例 /447
习 题 /453
附 录 /454
附录1 常用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 /454
附录2 优质碳素结构钢的钢号和
化学成分(GB711—88) /455
附录3 碳素结构钢的钢号、化学成分及
力学性能 /456
附录4 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板
(GB713—2008) /457
附录5 螺栓、螺母材料组合及
适用温度范围 /459
附录6 钢板、钢管、锻件和螺栓的
许用应力 /460
附录7 图136和图138~图1315
数据表(GB150—1998) /470
附录8 长颈法兰的最大允许工作压力
(JB/T4700—2000) /476
附录9 甲型、乙型平焊法兰和长颈法兰
螺柱材料的选用 /477
附录10 甲型平焊法兰、乙型平焊法兰
尺寸系列 /480
附录11 管法兰标准(HG20592—
97) /483
附录12 双鞍式支座标准(JB/T4712—
92) /494
附录13 耳式支座标准(JB/T4725—
92) /504
附录14 裙座上开设检查孔处的
断面模数及面积 /506
附录15 裙座标准系列尺寸 /507
附录16 型钢表 /510
参考文献 /521
扫码关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