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0


购买方式

联系编辑

编辑:白老师

QQ:1006200893

电话:0411-84708445

邮箱:

相关教材

无机化学基础教程(第三版)

牟文生,于永鲜,周硼

978-7-5685-4002-5

O61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23-09-01

¥65.00

编辑推荐

为了适应高等院校对少学时无机化学教材的需求,2007 年我们编写出版了《无机化学基础教程》,随后相继编写出版了与其配套的学习指导书、电子教案和实验教材,形成了该教材的立体化系列。2014年修订出版了该教材的第二版,改写了氢的化合物,增加了f区元素一章,使得教材体系更加完整。并且修订出版了其学习指导书。

《无机化学基础教程》出版以来,在大连理工大学校内相关专业少学时无机化学教学中使用16年,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不少兄弟院校选用该书作为40~60学时无机化学课程的教材。该书内容精练,取材得当,思路清晰,利于教学,特别适合少学时无机化学课程使用,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和同行专家的高度好评。该书2009年荣获首届中国大学出版社优秀教材二等奖,2011年荣获大连理工大学优秀教材三等奖。


  • 内容简介
  • 教材目录
  • 样章试读
  • 教学资源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高等教育要“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融入教育各环节、各领域和教学教材体系等各方面。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高等学校对于无机化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在不断发生变化。为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适应当前无机化学课程教学的需要,非常有必要对本书再次进行修订。本次修订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了少部分内容,例如,增加了液体的蒸发与饱和蒸气压、相变化与水的相图,以利于教学。

(2)按照新形态教材的要求,每章增加了知识拓展、疑难解答、实验视频和动画图片等数字化资源,读者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阅读观看。

(3)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例如,在教材中介绍了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徐光宪、闵恩泽等化学化工方面著名科学家,引入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等内容。

(4)删减了少数例题,更换了部分习题,使其更紧密配合主要教学内容。


本教材共18章:气体和溶液;化学反应的能量与方向;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酸碱解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反应;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配位化合物;s区元素;p区元素(一);p区元素(二);p区元素(三);d区元素(一);d区元素(二);f区元素;部分习题参考答案;附录。

 

第1章 气体和溶液 /1

 1.1 气体定律 /1

  1.1.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

  1.1.2 气体的分压定律 /2

 1.2 液 体 /4

  1.2.1 液体的蒸发及饱和蒸气压 /4

  1.2.2 相变和水的相图 /5

 1.3 溶 液 /6

  1.3.1 溶液的浓度的表示方法 /6

  1.3.2 稀溶液的依数性 /7

 习题1 /12

第2章 化学反应的能量与方向 /14

 2.1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14

  2.1.1 化学反应计量式 /14

  2.1.2 反应进度 /14

 2.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 /16

  2.2.1 热力学常用术语

和基本概念 /16

  2.2.2 热力学第一定律 /17

 2.3 化学反应的焓变 /18

  2.3.1 化学反应热 /18

  2.3.2 热化学方程式 /19

  2.3.3 Hess定律 /20

  2.3.4 标准摩尔生成焓

及其应用 /21

 2.4 熵与熵变 /23

  2.4.1 化学反应的自发变化 /23

2.4.2 混乱度与熵 /24

 2.5 Gibbs函数与反应的方向 /26

 2.5.1 Gibbs函数与 Gibbs

函数变 /26

 2.5.2 标准摩尔生成 Gibbs函数 /26

  2.5.3 Gibbs函数变与反应的

方向 /27

 习题2 /29

第3章 化学反应速率 /32

 3.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32

  3.1.1 平均速率和瞬时速率 /32

  3.1.2 用反应进度定义的

反应速率 /34

 3.2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4

  3.2.1 反应速率方程 /34

  3.2.2 用初始速率法确定反应

速率方程 /35

 3.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6

 3.4 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38

  3.4.1 分子碰撞理论 /38

  3.4.2 过渡状态理论 /39

  3.4.3 活化分子、活化能与反应

速率的关系 /40

 3.5 催化剂及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41

  3.5.1 催化剂及其特点 /41

  3.5.2 催化反应与催化作用 /41

 习题3 /42

第4章 化学平衡 /45

 4.1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 /45

  4.1.1 可逆反应 /45

  4.1.2 化学平衡状态 /45

 4.2 标准平衡常数 /46

  4.2.1 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 /46

  4.2.2 标准平衡常数的计算 /47

  4.2.3 平衡组成的计算 /50

 4.3 化学平衡的移动 /51

  4.3.1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51

  4.3.2 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53

  4.3.3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55

  4.3.4 LeChâtelier原理 /56


 


 习题4 /56

第5章 酸碱解离平衡 /60

 5.1 酸碱质子理论简介 /60

  5.1.1 酸碱质子理论的基本概念 /60


 


 *5.1.2 酸和碱的相对强弱 /62


 


 5.2 水的解离平衡和溶液的pH /64

  5.2.1 水的解离平衡 /64

  5.2.2 溶液的pH /64

  5.2.3 酸碱指示剂 /65

 5.3 弱酸和弱碱的解离平衡 /66

  5.3.1 一元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66

  5.3.2 多元弱酸的解离平衡 /68

 5.4 盐的水解平衡 /70

  5.4.1 强酸弱碱盐(离子酸)的

水解 /71

  5.4.2 强碱弱酸盐(离子碱)的

水解 /72

  5.4.3 弱酸弱碱盐的水解 /73

  5.4.4 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 /74

 5.5 缓冲溶液 /75

  5.5.1 同离子效应与缓冲溶液 /75

 5.5.2 缓冲溶液pH 的计算 /76

  5.5.3 缓冲溶液的选择与配制 /78

 习题5 /79

第6章 沉淀-溶解平衡 /82

 6.1 溶度积常数 /82

  6.1.1 溶度积 /82

  6.1.2 溶度积和溶解度的相互

换算 /83

 6.2 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84

  6.2.1 溶度积规则 /84

  6.2.2 同离子效应与盐效应 /85

  6.2.3 分步沉淀 /87

 6.3 pH 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 /88

 6.3.1 pH 对难溶金属氢氧化物沉淀-

溶解平衡的影响 /88

 6.3.2 pH 对金属硫化物沉淀-溶解

平衡的影响 /90

 6.4 沉淀的转化 /92

 习题6 /93

第7章 氧化还原反应 /96

 7.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96

  7.1.1 氧化值 /96

  7.1.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

配平 /97

 7.2 原电池及其电动势 /99

  7.2.1 原电池 /99

  7.2.2 原电池的电动势 /101

  7.2.3 原电池的电动势与反应的

Gibbs函数变 /101

 7.3 电极电势 /102

  7.3.1 电极电势的基本概念 /102

  7.3.2 标准电极电势 /104

  7.3.3 Nernst方程 /106

 7.4 电极电势的应用 /109

  7.4.1 比较氧化剂或还原剂的

相对强弱 /109

  7.4.2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

方向 /110

  7.4.3 确定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

限度 /112

7.4.4 元素电势图 /113

 习题7 /116

第8章 原子结构 /121

 8.1 氢原子光谱与 Bohr理论 /121

  8.1.1 氢原子光谱 /121

  8.1.2 Bohr理论 /122

 8.2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124

  8.2.1 电子的波粒二象性 /124

  8.2.2 Schrödinger方程

与三个量子数 /124

  8.2.3 波函数与原子轨道 /126

  8.2.4 第四个量子数———自旋

量子数 /128

  8.2.5 概率密度与电子云 /129

 8.3 多电子原子的结构 /132

  8.3.1 多电子原子的轨道能量 /132

  8.3.2 核外电子的排布 /135

 8.4 元素周期律 /137

  8.4.1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元素

周期表 /137

  8.4.2 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139

 习题8 /144

第9章 分子结构 /147

 9.1 共价键理论 /147

  9.1.1 共价键的形成与本质 /147

  9.1.2 共价键的特点 /148

  9.1.3 共价键的键型 /148

  9.1.4 共价键参数 /149

 9.2 杂化轨道理论 /152

  9.2.1 杂化与杂化轨道的概念 /152

  9.2.2 不等性杂化 /154


 


 *9.2.3 d轨道参与的杂化 /155


 


 *9.3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155

  9.3.1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

基本要点 /155

 9.3.2 用 VSEPR 推测分子的空间

构型 /156

 9.4 分子轨道理论 /160

9.4.1 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

概念 /160

  9.4.2 同核双原子分子的结构 /162


 


 *9.4.3 异核双原子分子的结构 /164


 


 习题9 /165

第10章 晶体结构 /167

 10.1 晶体的结构特征和类型 /167

  10.1.1 晶体的结构特征 /167

  10.1.2 晶体的类型 /168

 10.2 金属晶体 /169

  10.2.1 金属晶体的结构 /169

  10.2.2 金属键理论 /170

 10.3 离子晶体 /173

  10.3.1 离子晶体的结构 /173

  10.3.2 晶格能 /175

  10.3.3 离子极化 /178

 10.4 分子晶体 /179

  10.4.1 分子的偶极矩

和极化率 /180

  10.4.2 分子间的吸引作用 /181

  10.4.3 氢 键 /183

 10.5 层状晶体 /184

 习题10 /185

第11章 配位化合物 /187

 11.1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187

  11.1.1 配合物的组成 /187

  11.1.2 配合物的化学式与命名 /189

  11.1.3 配合物的分类 /190

 11.2 配合物的结构 /190

  11.2.1 配合物的空间构型

和磁性 /191

  11.2.2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194


 


 *11.2.3 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 /196

 11.3 配合物的稳定性与配位

平衡 /203

  11.3.1 配合物的解离常数和稳定

常数 /203

  11.3.2 配合物稳定常数的应用 /204

11.3.3 螯合物的稳定性 /208


 


 习题11 /209

第12章 s区元素 /212

 12.1 氢 /213

  12.1.1 氢的存在和物理性质 /213

  12.1.2 氢的化学性质 /213

  12.1.3 氢气的制备 /214

  12.1.4 氢的化合物 /215

  12.1.5 氢的用途 /217


 


 *12.1.6 氢能源 /217


 


 12.2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概述 /218

 12.3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单质 /219

  12.3.1 单质的性质 /219

  12.3.2 单质的制备和用途 /221

 12.4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

化合物 /222

  12.4.1 氢化物 /222

  12.4.2 氧化物 /223

  12.4.3 氢氧化物 /225

  12.4.4 重要盐类及其性质 /226

 12.5 锂和铍的特殊性 对角线

规则 /228

  12.5.1 锂和铍的特殊性 /228

  12.5.2 对角线规则 /229

 习题12 /230

第13章 p区元素(一)/232

 13.1 p区元素概述 /232

 13.2 硼族元素 /233

  13.2.1 硼族元素概述 /233

  13.2.2 硼和铝的单质 /234

  13.2.3 硼的化合物 /235

  13.2.4 铝的化合物 /240

 13.3 碳族元素 /242

  13.3.1 碳族元素概述 /242

  13.3.2 碳族元素的单质 /243

  13.3.3 碳的化合物 /245

  13.3.4 硅的化合物 /248

  13.3.5 锡、铅的化合物 /250

习题13 /253

第14章 p区元素(二)/255

 14.1 氮族元素 /255

  14.1.1 氮族元素概述 /255

  14.1.2 氮族元素的单质 /256

  14.1.3 氮的化合物 /258

  14.1.4 磷的化合物 /264

  14.1.5 砷、锑、铋的化合物 /269

 14.2 氧族元素 /272

  14.2.1 氧族元素概述 /272

  14.2.2 氧及其化合物 /273

  14.2.3 硫及其化合物 /276

 习题14 /284

第15章 p区元素(三)/287

 15.1 卤 素 /287

  15.1.1 卤素概述 /287

  15.1.2 卤素单质 /288

  15.1.3 卤素的氢化物 /291

  15.1.4 卤化物 /293

  15.1.5 卤素的含氧酸及其盐 /295

 15.2 稀有气体 /298

  15.2.1 稀有气体的发现 /299

  15.2.2 稀有气体的性质

和用途 /299

  15.2.3 稀有气体的存在

和分离 /300

  15.2.4 稀有气体的化合物 /301

 习题15 /302

第16章 d区元素(一)/304

 16.1 d区元素概述 /304

  16.1.1 d区元素的原子半径

和电离能 /305

  16.1.2 d区元素的物理性质 /306

  16.1.3 d区元素的化学性质 /307

  16.1.4 d区元素的氧化态 /307

  16.1.5 d区元素离子的颜色 /308

 16.2 钛 钒 /308

  16.2.1 钛及其化合物 /308

 16.2.2 钒及其化合物 /310

 16.3 铬 /312

  16.3.1 铬的单质 /312

  16.3.2 铬的化合物 /313

 16.4 锰 /315

  16.4.1 锰的单质 /315

  16.4.2 锰的化合物 /316

 16.5 铁 钴 镍 /318

  16.5.1 铁、钴、镍的单质 /319

  16.5.2 铁、钴、镍的化合物 /319

 *16.6 金属有机化合物 /325

  16.6.1 羰基配合物 /325

  16.6.2 不饱和烃配合物 /328

 习题16 /329

第17章 d区元素(二)/333

 17.1 铜族元素 /333

  17.1.1 铜族元素的单质 /333

  17.1.2 铜族元素的化合物 /334

 17.2 锌族元素 /339

  17.2.1 锌族元素的单质 /339

  17.2.2 锌族元素的化合物 /340

 *17.3 含有害金属废水的处理 /344

  17.3.1 沉淀法 /345

  17.3.2 氧化还原法 /345

17.3.3 离子交换法 /346

 习题17 /346

第18章 f区元素 /349

 18.1 镧系元素 /349

  18.1.1 稀土元素简介 /349

  18.1.2 镧系元素概述 /350

  18.1.3 镧系元素的单质 /353

  18.1.4 镧系元素的重要

化合物 /356

 *18.2 锕系元素 /359

  18.2.1 锕系元素概述 /359

  18.2.2 钍和铀及其化合物 /360

 习题18 /362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363

主要参考书目 /367

附 录 /369

 附录1 一些物质的热力学性质 /369

 附录2 酸、碱的解离常数 /381

 附录3 溶度积常数 /382

 附录4 标准电极电势

(298.15K) /383


 


 附录5 某些配离子的标准稳定常数

(298.15K) /387


 


 附录6 元素周期表 /388


  • 课件

    所属课程: 化工类 类型:zip 大小:84.96MB 上传时间: 2024-06-24 15:00:10
全部下载

很抱歉!您正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无法正常使用我们的网站,请升级后再试!

为获得最佳浏览体验,建议您升级或使用其他浏览器,我们列出了一些最受欢迎的浏览器供您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