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期刊中心
图书中心
资源中心
我要投稿
关于我们
期刊
图书
资源
热搜:
建筑细部
新刊速览
A quick look at the new issue
more >
《建筑细部》2024年第6期-总第127期 产业建筑+实体结构
《建筑细部》2024年第5期-总第126期 存量房改造+气候与资源
《建筑细部》2024年第4期-总第125期 文化建筑 + 可持续设计
《建筑细部》2024年第3期-总第124期 学校 + 阳台、凉廊、露台与屋顶
读者服务
Reader service
我要出版图书
我要发表文章
我要下载资源
我要联系编辑
行业动态
Industry trends
重要通知 | 《建筑细部》杂志2025年征稿启事
征稿启事《建筑细部》杂志引进自德国老牌建筑杂志DETAIL,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大连理工大学主办,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孔宇航教授担任主编。作为一份专业的建筑期刊,本刊致力于传播建筑设计的前沿思想,探究创新的细部设计,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现就2025年度六期主题向您征稿,欢迎广大建筑领域的学者和专业人士踊跃投稿,所征集文章将刊登于2025年本刊各期中。012025年主题2025.1(2月刊) 办公建筑+立面 Officebuildings+Facades 2025.2(4月刊) 木结构建筑+数字化规划与建设过程 Timberconstruction+Digitalplanningandconstructionprocesses 2025.3(6月刊) 砖石与混凝土建筑 Masonryandconcreteconstruction 2025.4(8月刊) 循环建筑+本土建筑传统 Circularbuildings+Regionalbuildingtraditions 2025.5(10月刊)幼儿园+屋顶 Kindergartens+Roofs 2025.6(12月刊) 更新与改造+文化建筑 Renewalandreconstruction+Culturalbuildings02投稿要求1.文稿要求(1)投稿论文主题聚焦于建筑设计实践与理论研究领域,并含有探讨细部设计的相关内容,优先考虑的主题包括但不限于可持续建筑设计、旧房改造、智能化建筑。(2)投稿论文是著作权人独立取得的原创性研究成果;论文内容不涉及国家机密;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论文的内容不侵犯他人著作权和其他权利。来稿必须在理论上有创见、在开发应用上有创新或对国民经济建设有重大参考价值。(3)文字须精练,全文控制在6000字中文以内。(4)全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及作者单位、第一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份、性别、职称)、中文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以及英文题目和作者姓名、单位、摘要关键词,如属基金项目或攻关项目,请在首页页脚注出。2.题目和中英文摘要文章题目不宜超过20字,二级和三级标题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如“1”“1.1”“1.1.1”。中英文摘要必须采用第三人称,最好采用现在时态编写。摘要应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中文摘要长度控制为200 ~ 300字,中英文须对照。3.量和单位量和单位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规定,不得使用已废弃的单位,如高斯(G和Gs)、亩、克分子浓度(M)、当量浓度(N)等。量和单位不用中文名称,而用法定符号表示。4.图、表与图纸文中图、表只附最重要的,图表名均需加注英文。表格请制成三线表,表内无斜线、竖线。图片在文中的位置要清晰,并需要单独提供图片文件,分辨率不低于300dpi,JPG格式。图纸最好提供矢量格式,计算机绘图要清晰,线条适中。标目中物理量的符号用斜体,单位符号用正体,坐标标值线朝里。标值的数字尽量不超过3位数,或小数点以后不多于1个“0”。如用30km代替30000m等,并与正文一致。5.参考文献列出的参考文献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且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按文稿中的引用顺序排列,并在文内相应位置用上标标注。6.编辑部联系方式来稿请发:lepusdetail@qq.com,并致电编辑部(电话:0411-84708405)予以确认。联系人:杨丹(编辑)、张昕焱(编辑)。7.投稿时间请按照拟刊登期数的出版时间,提前3个月投稿,例如,2025年第3期的出版时间为6月20日,请于3月底之前投稿。8.其他事宜本刊采用即时审稿制度,来稿即审,同行评议并于一个月内反馈审稿信息。无论录用与否,本刊都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确定录用之后,本刊即可开具录用通知;刊登之后,本刊即奉上当期刊物1册。
时间:2025-01-23 00:00:00
新刊速览 | 《建筑细部》2024.6:产业建筑+实体结构
不知不觉,迈入寒风萧瑟的冬季,北方白雪覆盖大地,万物静谧,此时的城市却孕育着无尽的生机与可能。今年最后一期《建筑细部》杂志如期而至,它又为我们带来了哪些最新的行业资讯和精美的设计案例呢?本期新刊以“产业建筑+实体结构”为主题。“产业建筑”部分精选了五个项目,涵盖了新兴技术产业建筑、市政类建筑及传统产业建筑。这些建筑以其独特的设计与城市空间和谐融合,创造性地与周边环境互动,展现出产业发展的新面貌。而“实体结构”部分呈现了六个项目,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巧妙地利用现场环境进行创造。无论是通过保留现场遗存,使新旧结构相得益彰;还是在与周边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的同时,又能融入其中;抑或是在缺乏外部环境的情况下,自我营建出独特的聚落——这些项目都彰显了建筑师的创意与匠心。让我们在这个冬季,借由建筑的视角,感受城市空间的温暖与力量!
时间:2025-01-08 00:00:00
新刊速览 | 《建筑细部》2024.5:存量房改造+气候与资源
金黄的银杏叶、火红的枫叶,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锦衣。在这个最美的季节里,《建筑细部》杂志2024年10月刊与读者见面了!2024年第5期杂志包含两大主题:存量房改造+气候与资源。“存量房改造”部分所刊登的项目都是对既有建筑的改造、加建、扩建和密集化建设。对既有建筑进行可持续改造,不但可以满足人们对住房的需求,还能大大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房屋空置,充分利用空间资源。“气候与资源”部分则介绍了几个正以不同方式朝着实现气候中和的未来迈进的项目,其中包含城市木结构建筑、适应性再利用扩建项目、混凝土建筑以及度假屋。让我们一起发现第5期杂志的精彩看点吧!
时间:2025-01-10 00:00:00
新刊速览 | 《建筑细部》2024.1即将面市
七九河开,八九燕来。春节刚过,元宵将至,节日气氛尚且浓厚。在这张灯结彩的喜悦中,《建筑细部》2024年第1期杂志向我们款款走来。本期杂志包含两大主题:窗户与立面+天然建筑材料。“窗户与立面”部分工程案例的最大亮点就是独具巧思的立面。建筑立面既是建筑的外观,又可保护建筑免受恶劣天气的影响,也传达了某种建筑含义;而“天然建筑材料”部分介绍的几个工程案例则使用了木材、稻草、软木和黏土等天然建筑材料。尽管使用天然材料不一定最便宜,但它们能耗低,易于拆卸,对环境的影响极小。接下来是本期杂志的目录以及几个精彩篇章的展示,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期杂志……被“针织连衣裙”包裹的建筑说到建筑立面能传达某种含义,德国罗伊特林根大学集教学、研究和商业于一体的Texoversum创新中心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其织物外立面别具创意,刚好反映了其核心研究内容:网络、机器人技术与新型材料。该建筑的外观就像针织连衣裙的精致花纹,这种纺织结构也反映了建筑的用途。其外部的白色玻璃纤维能反射阳光,使这种纵横交错的表面纹理散发出光芒,充满魅力。工业机器人将白色玻璃纤维与起支撑作用的黑色碳纤维一起纺成自承重外壳。这层如梦似幻的外壳始于建筑的西南侧,从一层中间的位置开始向上延伸,一直越过了东北侧的屋顶露台,看似飘浮在建筑的周围。该织物外壳既可维护周边走道、防止构件坠落,又兼具遮阳功能。开敞的室内空间使用无框的全玻璃立面,立面的精致花纹因此一览无余。这种开放感一直延续到了室外的田野风光,如果你继续远眺,还能看到远处的阿尔卑斯山。可控制室内气候的立面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医学技术研究大楼有五层高,嵌入陡峭的山坡而建,其双层玻璃立面有助于控制室内气候。设计灵感源于现代主义工业建筑和大学建筑的玻璃砖立面。建筑的防火百叶也会影响室内气候:夏季防火百叶开启,烟囱效应会使热空气通过屋顶排出;冬季防火百叶关闭,空气会在内外两层立面层之间积聚,起到热缓冲的作用。在入口体量的西侧,有两扇旋转门通向四层楼高的门厅。在这里,玻璃砖也成为室内空间的特色,被用在了扶手、墙体和楼梯踏板上。漫射的日光透过采光天窗进入这个高大的空间。建筑的一层设有研讨空间和一间餐厅。一部双跑楼梯从两个不同的方向通向上面的楼层,那里是教职工办公场所和工作室。大多数实验室都位于建筑的东北面,面对巨大的挡土墙,挡土墙与建筑的距离为6m。挡土墙不仅承受了来自斜坡的所有荷载,而且有利于控制室内空气,功能与立面相似。新鲜空气通过墙体顶部的开口进入空腔,然后通过管道被输送到地下层的通风装置中。土壤在夏天使空气降温,在冬天使空气升温,可以节省大量用于空调的能源。 又见稻草捆住宅稻草这种天然产品具有出色的保温性能,去年年初,本刊就刊登过这样一个工程(点击回顾)。如今,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稻草作为建筑材料,只因其优势明显:它是一种剩余农产品,几乎随处可见;成本效益高,易于回收利用;热传导系数与矿棉相当,价格却更低。这些住房单元布置在三个纵向的建筑体量中,三个体量围合出一个T形的平面庭院。庭院不仅是进入公寓的通道,也是居民的社区和聚会场所。一排排的坡屋顶赋予了整个建筑群一种并不张扬的吸引力,与村庄的环境完美融合。除了六套联排住房单元之外,还有各种大小的普通公寓和多层公寓,不仅有适合单身人士的小型一室半公寓,也有适合家庭的五室半公寓。其中,有11套住房由客户向外出租,其余的则留为业主自住。从外表看,这种天然保温材料并不可见。厚度将近一米的稻草捆构件隐藏在多层抹灰层之下,只有深嵌的门窗洞口才能凸显出这种厚度。构件模块都是在车间预制完成的,包括外部抹灰和电气线路布置,随后整体运送至施工现场。模块接缝被外部的盖板条隐藏起来。每栋多户型住宅的组装仅需五周时间。从旧厂房拆除到第一批居民入住,总共用时16个月。得益于厚实的稻草捆墙,该住宅群达到了被动式房屋标准。看过以上几个项目介绍,你是否对这一期的内容产生了兴趣?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主题的工程案例,敬请期待即将面市的今年第一期杂志!2024年,《建筑细部》将一如既往地与你结伴同行!
时间:2024-02-23 00:00:00
查看更多
《建筑细部》微信
《建筑细部》微博
社淘宝店
社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