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的持续加速,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及城市热岛效应等环境问题日趋严峻,逐渐演变为威胁公共健康的重要风险源。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全球约24%的疾病负担与环境因素相关,公共环境健康不仅关乎个体福祉,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大健康”理念的兴起推动了环境健康研究从单一污染物治理向多学科协同创新的重大转型,城市规划、景观设计、智能监测等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也为公共环境健康的治理开辟了新的研究路径。这一发展趋势表明,构建健康人居环境须采用系统化、跨学科的综合研究视角。
本期专题以跨学科的多维视角聚焦人居环境优化,探讨科学设计与创新策略对促进全民身心健康的影响。在医疗环境领域,循证设计理念推动医疗空间从被动治疗空间转向主动健康干预场所,通过声光环境调控、疗愈景观置入等干预手段的协同作用,提升临床疗效并缩短康复周期。无障碍环境研究致力于消除物理空间与社会认知的屏障,力争全维度包容性健康公平的实现。社区环境研究表明,绿地空间分区结合智能管理技术可显著提升居民身心健康水平,可针对性满足老年群体认知功能障碍和儿童行为发展的特殊需求。公园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与人体健康存在显著关联,其中生物多样性接触等自然暴露方式在慢性病预防方面表现出潜在价值。当代景观设计已突破传统美学范畴,融合热环境研究现有成果,通过植被群落配置与水系空间营造等科学设计手段,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为应对极端气候事件下的公共健康风险构建韧性防护体系。
从微观医疗空间到宏观绿地系统,公共环境健康治理需要构建多尺度协同、多主体参与的整合性框架。本期专题旨在为相关研究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助力“健康中国”战略下的环境健康治理体系创新与实践突破。
本期学术组稿人:林建桃
本期杂志以“多维视角的公共环境健康”为专题,讨论并汇集了公共环境健康相关的理论成果与实践案例,文章内容专业、精炼;图片精美、大气。相信本期的“多维视角的公共环境健康”专题,会带给您全新的设计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