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失效分析理论和技术
作者:马海涛, 陈军丛书名: ISBN:978-7-5685-4723-9页数:208 开本:16开装帧:平装 出版时间:2024-02-28中图分类:TB114.2
¥43.80

编辑推荐

失效分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材料的失效形式与失效

原因密切相关,失效形式是材料失效的宏观表现,可以通过适当方式进行观察,而失效原

因是材料失效的微观机制,需要通过对失效过程的调查研究及对失效部件的宏观和微观

分析来诊断和论证。因此,失效分析过程不仅涉及宏观形貌分析、微观结构分析、金相组

织分析、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应力状态测试等多种分析测试技术,而且要对大量

的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和归纳,推断失效产生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一方面要基于失效

分析领域的理论和技术;另一方面也要了解和掌握相关仪器设备的特点和运用,同时在较

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分析者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

本教材增加了失效分析相关领域基本理论知识的篇幅,对各种形式失效的机理和特

点进行了深入的归纳和总结,并引入了大量典型失效案例,以便于读者掌握失效分析的逻

辑思维方法和在实际中运用失效分析的技术手段,从理论和实践上更好地掌握失效分析

的基本技能和思路。本教材可作为金属材料、机械工程、安全工程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教

材,也可以作为从事失效分析工作科研人员的参考资料。


失效分析技术是研究机械产品或结构丧失规定功能的现象、规律、分析技术及预防措施的科学,是跨学科综合性的科学技术,在工业、农业和国防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第1章 失效分析概述………………………………………………………………… 1

1.1 失效分析的基本概念……………………………………………………………… 1

1.2 失效分析的意义…………………………………………………………………… 2

1.3 失效分析的发展现状……………………………………………………………… 2

1.4 现代失效分析的发展方向………………………………………………………… 5

1.5 失效分析的过程与实施…………………………………………………………… 6

1.6 失效分析的思路和方法…………………………………………………………… 7

1.7 失效分析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1

1.8 失效分析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2

1.9 失效分析报告……………………………………………………………………… 12

第2章 失效分析常用技术………………………………………………………… 14

2.1 无损检测技术……………………………………………………………………… 14

2.2 宏观金相分析技术………………………………………………………………… 34

2.3 微观金相分析技术………………………………………………………………… 36

2.4 电子显微分析技术………………………………………………………………… 39

2.5 定量分析技术……………………………………………………………………… 48

2.6 其他失效分析主要仪器和设备…………………………………………………… 51

第3章 常见失效模式的机理和特征……………………………………………… 53

3.1 断裂的分类………………………………………………………………………… 53

3.2 韧性断裂…………………………………………………………………………… 57

3.3 脆性断裂…………………………………………………………………………… 59

3.4 解理断裂…………………………………………………………………………… 60

3.5 应力腐蚀断裂……………………………………………………………………… 63

3.6 疲劳断裂…………………………………………………………………………… 66

3.7 磨 损……………………………………………………………………………… 71

3.8 氢 脆……………………………………………………………………………… 75

3.9 其他失效模式……………………………………………………………………… 77

第4章 失效分析的基本技能……………………………………………………… 85

4.1 断口分析…………………………………………………………………………… 85

4.2 裂纹分析………………………………………………………………………… 102

4.3 痕迹分析………………………………………………………………………… 109

第5章 典型机件失效分析案例………………………………………………… 119

5.1 材料因素引起的失效…………………………………………………………… 119

5.2 制造因素引起的失效…………………………………………………………… 141

5.3 装配和维护不当引起的失效…………………………………………………… 172

5.4 环境因素引起的失效…………………………………………………………… 179

参考文献…………………………………………………………………………………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