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苏文化是巴蜀大地孕育的璀璨明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宋代文化的杰出代表,苏洵、苏轼、苏辙以卓越的文学成就、深邃的哲学思想、高尚的人格魅力,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本书旨在引导人们尤其是青年学子走近三苏,感悟三苏,从先贤智慧中汲取成长力量,为地方文化传承与高校人才培养搭建桥梁。
2025年5月8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举办2025年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教思政厅〔2025〕10号),这一通知如同一座灯塔,为在地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浩瀚海洋中航行的高校指明了航向。它强调了高校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程中的关键角色,鼓励高校立足本土,深挖地方文化富矿,让地方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在时代浪潮奔涌向前、文化多元碰撞交融的当下,高校作为知识殿堂与文化高地,肩负着弘扬地方文化这一沉甸甸却又意义非凡的重任。地方文化宛如一条无形的纽带,将特定地域的人们紧密相连。它是地域历史沉淀的结晶,是民俗风情绘就的画卷,是价值观念传承的载体,更是独一无二的地域精神标识,彰显着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
这本书恰似一把开启眉山千年文脉的钥匙。其意图是披沙拣金,条分缕析,从浩如烟海的三苏著述中,萃取出诸如苏洵“权变谋略”的深邃、苏轼“民胞物与”的旷达、苏辙“沉静笃实”的厚重的“思想”。本书让三苏精神不再是古籍中的墨痕,而化作滋养当代眉山“诗书之城”的文化活水。本书旨在赓续民族传统文化,对三苏文化资源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挖掘、整理、研究。全书从政治、经济、教育、文学、艺术、心理学、哲学、养生、美学、军事、水利、外交等角度出发,点面结合,重点突出,既有宏观层面的理论描述,又有微观层面的文本阅读。
第1章 三苏政治思想
1.1 政治追求是三苏的人生支柱
1.2 三苏的政治理想与政治境遇
1.3 三苏父子的政治影响力
第2章 三苏经济思想
2.1 三苏经济思想概述
2.2 以民为主是三苏经济主张的共同点
2.3 苏轼“厚货财”“省费用”的节约观
2.4 苏辙《元祐会计录叙》体现的经济思想
2.5 三苏经济思想形成的根源、意义及启示
第3章 三苏教育思想
3.1 苏洵的教育思想
3.2 苏轼的教育思想
3.3 苏辙的教育思想
第4章 三苏文学思想
4.1 苏洵的文学思想
4.2 苏轼的文学思想
4.3 苏辙的文学思想
第5章 三苏艺术思想
5.1 苏氏书风
5.2 三苏与文人画
5.3 三苏与音乐
5.4 苏轼与建筑
第6章 三苏心理学思想
6.1 家庭环境与心理基础
6.2 个人经历与心理发展
6.3 心理特质与思想体系
6.4 心理传承与后世影响
第7章 三苏哲学思想
7.1 儒、道融合的天道观
7.2 重人情、人事的人性观
7.3 儒、道融合的辩证观
第8章 三苏养生思想
8.1 饮食养生
8.2 丹道养生
8.3 情志养生
第9章 三苏美学思想
9.1 美学与三苏美学思想概述
9.2 三苏的诗文美学
9.3 三苏的自然美学
9.4 三苏的生活美学
第10章 三苏军事思想
10.1 三苏言兵的历史渊源
10.2 苏洵军事情报思想
10.3 苏轼军事思想概要
10.4 苏轼与《孙子兵法》
10.5 苏辙论兵与苏洵、苏轼军事思想的异同
10.6 三苏军事思想的异同
第11章 三苏水利思想
11.1 三苏与水的渊源
11.2 三苏对水利用的见解
11.3 苏轼与西湖的文化影响
第12章 三苏外交思想
12.1 苏轼的外交实践与外交理论
12.2 从苏辙出使经历透视其外交思想
12.3 从《上皇帝十事书》看苏洵的外交思想
12.4 三苏的外交理论与外交实践对北宋外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