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0


购买方式

联系编辑

编辑:

QQ:

电话:

邮箱:

相关教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蓝鹰,徐敏

978-7-5685-4505-1

K203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23-09-01

¥49.80

编辑推荐
  • 内容简介
  • 教材目录
  • 样章试读
  • 教学资源

我国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在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大学教育已上升到“文化强国”“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高等教育肩负着高素质人才培养重任,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等教育的完美契合既是坚守中国文化立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也是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高等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推进文化育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遵循。时下,高等教育被寄予更多的价值期待,即培养综合素质水平高的技能人才、传承工匠技艺、赓续优秀文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在此背景下,在教育和教学实践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等教育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本教材编写团队深入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教材,充分认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人才建设支撑”精神,落实“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新要求,在教材中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思政元素,紧扣二十大精神,围绕专业育人目标,结合课程特点,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的统一。
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乡土情怀、民族认同的文化基因,彰显着民族底色特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和精神风貌,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植根于中国人内心,浸润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人提供了稳定的价值支撑和精神导向,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热爱祖国、维护统一”的爱国精神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等教育的过程就是铸就“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乡土情怀、民族要素进行外化释义,可以潜移默化地凝聚民族精神,滋养家国情怀,引导学生自觉地将自己的文化根须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基因,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成为一个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
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氤氲着德技并修、德艺双馨的工匠精神。优秀传统技艺文化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是生产知识和生活经验的累积。优秀传统技艺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礼仪、习俗紧密相连,是绵延千年的中华文明得以传承、传播的主要载体形式。每一种传统技艺都历经中国先民数千年的经验积淀和技术演变,体现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产生活样貌和社会历史文化风俗,是无数劳动者历经了几千年磨砺而凝聚起来的智慧,存续于匠人精雕细琢的生产制造中,深深地嵌入在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德技并修、德艺双馨的“工匠精神”,即“敬业守信、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精雕细琢、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精选美材、用良工”的职业品质,“艺痴者技必良”的职业技能,“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职业态度,“吃苦耐劳、勤奋务实”的职业品格,“技近乎道、艺通乎神”的职业追求。
再其次,高等教育各专业人才培养除了要注重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注意对专业技能所蕴含的精神境界、文化素质和人文底蕴的培养。可以通过对传统技艺、技巧的传承与弘扬和对其所包含的劳动价值与工匠精神进行符号阐释,引导学生充分了解各种技艺的工艺流程、材料工具、技法艺术和地位影响,充分认识传统技艺、技巧得以发展的环境、民俗活动等文化空间,掌握其所具有的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促成对劳动、技能和创造的认同与尊重,体会传统技艺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从而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职业素养的交汇对接,达成职业技能、职业精神培养的高度融合,建立起高度的职业文化自信。
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含着“文以化人、技以载道”的传统美德,契合着人的发展逻辑。历经数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大量宝贵的德育资源,充满着对“人”的德行关怀,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关注德智统一发展,准确地概括了中国人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心性,成为学生塑造健全人格的价值指引和理想范式。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既要强调“成才”的技能文化,也要重视“成人”的通识文化,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要加强对人文精神、德行修养的涵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等教育意味着对其所蕴含的德育资源进行内化实践,促成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化和意义生成,达成“文以化人、技以载道”的文化浸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与学生文化素养、道德品质的发展相契合 ,提升其人文底蕴和文化修为,丰富其道德认知,涵养德行人格,激发其关注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对其在价值选择、人格塑造、思维方式、精神风貌、道德情感、行为习惯等方面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影响,从而实现“以德为先、以技立身”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总之,我们希望广大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这本教材,更深入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进入中国人的内心世界,感受和把握中国文化内在的精神和核心价值,了解异彩纷呈的中华传统文化样态,获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的认识。

 

绪 论 / 1
第一节 中华传统文化的含义/ 2
第二节 中华传统文化产生的条件 / 5
第三节 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 9
第一章 精神与文化 / 14
第一节 中国古代思想 / 16
第二节 中国古人修身 / 19
第三节 中国古代哲学 / 22
第四节 中国古代教育 / 25
第五节 工匠精神 / 30
第二章 规制与礼法 / 41
第一节 中国古代历法 / 42
第二节 中国古代姓氏/ 47
第三节 中国古代礼仪/ 51
第四节 中国古代家谱与家风家训/ 58
第三章 文学与艺术 / 70
第一节 中国语言文字 / 72
第二节 中国古代文学 / 81
第三节 中国古代书法与绘画/ 93
第四节 中国古代瓷器/ 102
第五节 中国古代建筑与雕塑/ 108
第六节 中国古代音乐 / 123
第四章 发明与创造 / 131
第一节 中国古代科技 / 132
第二节 中国古代民间工艺 / 142
第三节 中国古代医学 / 153
第四节 中国古代商业 / 162
第五章 生活与雅趣 / 172
第一节 中国古代饮食 / 174
第二节 中国古代民居 / 183
第三节 中国古代服饰 / 190
第四节 中国古代茶和酒 / 198
第五节 中国古代体育文化 / 206
参考文献/ 212
后 记/ 214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件

    所属课程: 公共基础类 类型:rar 大小:1021.17KB 上传时间: 2024-02-26 09:01:36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专科)

    所属课程: 公共基础类 类型:docx 大小:27.03KB 上传时间: 2024-02-26 09:02:38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本科)

    所属课程: 公共基础类 类型:docx 大小:32.08KB 上传时间: 2024-02-26 09:03:02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各章推荐阅读参考资料

    所属课程: 公共基础类 类型:rar 大小:62.46MB 上传时间: 2024-02-26 09:05:42
全部下载

很抱歉!您正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无法正常使用我们的网站,请升级后再试!

为获得最佳浏览体验,建议您升级或使用其他浏览器,我们列出了一些最受欢迎的浏览器供您尝试:

0.71467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