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标准作为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评价系统重新构建与再造的基础,其重要地位日益显现,在我国职业教育正进入内涵发展、质量提升关键阶段,迫切需要科学、权威的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的指导与引领。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是对课程具有规范、指导、管理、评价、组织等功能的纲领性文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明确提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以质量为重点,以标准为抓手,要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现阶段我国的课程标准制定主要分两个层面,一个是国家(政府)层面的,一个是学校(地区)层面的。国家层面课程标准的制定工作虽然已经开始启动,并取得一些成果,但是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技术发展不平衡,决定了国家课程标准的研发制定周期较长,且大部分国家课程标准考虑到普适性只能是框架性为主的纲领性文件。而优质学校(地区)层面的课程标准,则是较好的补充性文件,在课程教学具体指导、管理、评价及组织实施等方面有其自身的优势,为出版系列教材打好了基础,学校将陆续出版相关教材。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创办于1998年已有25年办学历史的民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为校训,坚持立德树人、传承创新,以高质量职业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空中乘务、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计算机应用、大数据技术、电子商务、大数据与会计、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会展策划与管理、广告艺术设计、人物形象设计等专业具有高品德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进入新时期,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和实现高质量就业为导向,坚守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定位,以高质量发展和内涵建设为核心追求,以“类型化特色,数字化升级”为牵引,坚持问题导向、靶向发力,重点攻坚,着力实施五大工程,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和水平。以需求为导向,“转型一批传统专业”“淘汰部分落后专业”“新增数字化相关专业”“调整群内专业方向”等方式优化专业布局,以产建群、以群建院,高水平推进民航交通(空中乘务、民航安全技术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字商贸(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直播电商与网络营销、国际商务、市场营销、大数据与会计)、智慧旅游(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旅游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创意设计(广告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人物形象设计)等五大专业群升级建设,对接工作岗位开展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构建了“公民素养课”+“专业群共享专业基础课”+ “专业核心课”+“职业岗位课”+“职业拓展课”等全过程、全方位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学校开展了一场以课程标准建设为导向的改革,以高起点、高质量为要求重新编制课程标准。
重新编制的课程标准在课程教学的针对性、指导性、操作性等方面更强,较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课程类型的特征。一是优化类型教育定位,课程设置更精准化。基于工作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能力、素养培养为本位,同时遵循教学规律。二是多方位多层次,教学目标更具体清晰明确。分知识、能力、素质、思政等四个方面,并对每个方面应达到的程度提出三个层次要求。三是“岗课赛证”结合,融合思政元素,教学内容整合更精准。能力素质本位,突出重点难点,实现项目(模块化)任务化设计。四是教学手段和方式针对性、指导性更强,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模块)提出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建议。五是考核评价强调表现性为主的评价方式,推行实施过程表现和完成综合项目表现结合的考核方式。六是教学资源注重对课程的支撑性,提出合理的师资和实训基地要求,同时注重数字化资源、信息化平台利用与开发以及校企合作教材、规划教材、活页教材、电子教材等选用与编写。
模块1 拥抱数字时代
项目1 建立数字思维 …………………………………………………………………………… 3
任务1 迎接数字时代的到来 ………………………………………………………………… 3
任务2 认识数据的重要性 ………………………………………………………………… 11
任务3 识别数字技术种类 ………………………………………………………………… 14
任务4 培养数字思维 ……………………………………………………………………… 20
项目2 认知数字技术的主要工具———计算机 ……………………………………………… 26
任务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 26
任务2 配置一台微型计算机 ……………………………………………………………… 33
任务3 熟悉和安装软件系统 ……………………………………………………………… 38
任务4 信息编码 …………………………………………………………………………… 51
模块2 数字化办公应用
项目1 办公软件Office ……………………………………………………………………… 63
任务1 制作就业自荐书 …………………………………………………………………… 63
任务2 分析企业人事及工资数据 ………………………………………………………… 71
任务3 制作论文答辩演示文稿 …………………………………………………………… 87
项目2 微信应用 ……………………………………………………………………………… 98
任务1 申请个人微信公众号 ……………………………………………………………… 98
任务2 制作个人简历推文 ………………………………………………………………… 104
模块3 程序设计及思维
项目1 搭建开发环境 ………………………………………………………………………… 119
任务1 安装开发工具 ……………………………………………………………………… 119
任务2 编写第一个Python程序 ………………………………………………………… 122
项目2 管理学生信息 ………………………………………………………………………… 126
任务1 认识标识符与关键字 ……………………………………………………………… 126
任务2 缩进代码规则 ……………………………………………………………………… 127
任务3 定义变量与数据类型及类型转换 ………………………………………………… 128
任务4 输入与输出函数 …………………………………………………………………… 131
任务5 编写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 132
项目3 学号报数游戏 ………………………………………………………………………… 136
任务1 认识分支结构 ……………………………………………………………………… 136
任务2 认识循环结构 ……………………………………………………………………… 139
任务3 模拟学号报数游戏 ………………………………………………………………… 140
模块4 新一代信息技术
项目1 连接万物之物联网 …………………………………………………………………… 145
任务1 初识物联网 ………………………………………………………………………… 145
任务2 探索小米智能家居 ………………………………………………………………… 149
任务3 完成小型物联网智能家居仿真实训 ……………………………………………… 156
项目2 决策优化之大数据 …………………………………………………………………… 164
任务1 区分真伪大数据 …………………………………………………………………… 164
任务2 采集并处理大数据 ………………………………………………………………… 172
任务3 解读数据分析师岗位需求信息 …………………………………………………… 176
项目3 慧聚资源之云计算 …………………………………………………………………… 192
任务1 认识云计算 ………………………………………………………………………… 192
任务2 部署云服务器 ……………………………………………………………………… 200
项目4 改变世界之人工智能 ………………………………………………………………… 211
任务1 识别人工智能产品 ………………………………………………………………… 211
任务2 体验人工智能 ……………………………………………………………………… 226
模块5 信息安全与应用
项目1 无处不在的信息安全 ………………………………………………………………… 235
任务1 保障信息安全 ……………………………………………………………………… 235
任务2 熟悉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 238
任务3 认知社会工程学,谨防信息泄露 ………………………………………………… 242
项目2 信息隐藏应用 ………………………………………………………………………… 247
任务1 识别信息隐藏 ……………………………………………………………………… 247
任务2 隐藏信息进图片 …………………………………………………………………… 250
项目3 信息加解密应用 ……………………………………………………………………… 254
任务1 熟识信息加解密 …………………………………………………………………… 254
任务2 加、解密 Word文档 ……………………………………………………………… 256
任务3 加、解密压缩文件 ………………………………………………………………… 259
参考文献………………………………………………………………………………………… 262